养生之道

味噌的主要成分与制作方法

更新时间:2017-06-16 / 点击:110次

  一看味噌这个词语可能大家都不是很了解,其实味噌就是日式的大豆酱,一种调味品,也可以做汤底。今天小编就来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味噌,味噌的制作方法和储存方法。

  味噌

  味噌介绍

  味噌是一种调味品,以营养丰富味道独特而风靡日本。味噌最早发源于中国或泰国西部,它与豆类通过霉菌繁殖而制得的豆瓣酱、黄豆酱、豆豉等很相似。据说,它是由唐朝鉴真和尚传到日本的,也有一种说法是通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。味噌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质、异黄酮和维生素E等。

  贮藏方法

  黑味噌如八丁味噌(hatchomiso)或赤味噌(redmiso),可以在不冷藏的情况下保存一段时间,尤其是三年味噌。

  但这类冷藏也无妨,如果是甜味噌如黄(yellow)、醇白(mellowwhite)、甘白(sweetwhite)等不冷藏便无法保存。

  另外,如果味噌经过低温杀菌就要冷藏。警告!一些日本牌子的味噌含有鱼高汤!

  分类

  味噌的种类繁多,简单地说,味噌是以黄豆为主原料,再加上盐以及不同的种曲发酵而成,大致上可分为米曲制成的“米味噌”、麦曲制成的“麦味噌”、豆曲制成的“豆味噌”等,其中米味噌的产量最多,占味噌总产量的八成,比较著名的白味噌、西京味噌、信州味噌等,都是米味噌的一种。若以口味来区别,则可略分为“辛口味噌”及“甘口味噌”两种,前者是指味道比较咸的味噌,。后者则是味道比较甜、比较淡的味噌,这种口味上的差异是因为原料比例不同所造成的,通常曲的比例较重口味,做出来的味噌也较咸,名气颇响亮的“信州味噌”,便是这类辛口味噌的代表;至于关西及其他较温暖的地方,因为平日饮食清淡,制作出的味噌口味也较淡,关西的白味噌及九州味噌,都是颇具代表性的甘味噌

  就颜色而言,可分为“赤色味噌”及“淡色味噌”两大类,味噌颜色的淡浅主要是受制曲时间的影响,制曲时间短,颜色就淡,时间拉长,颜色也就变深,“仙台味噌”是较具代表性的赤色味噌。

  当今,味噌在日本主要分为三大类:米、麦蒸后,通过霉菌繁殖,再与蒸煮的大豆、盐混合制得的米味噌、麦味噌,以及直接在蒸大豆上使霉菌生长而制得的豆味噌。因地区不同,大豆和米、麦比例及颜色的不同,构成了富有地方特色、种类繁多的味道。每种味噌又有各自的特色。

  大豆、米、麦通过酶分解产生的鲜味(氨基酸类)、甜味(糖类)与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咸味充分地调和起来,加上酵母、乳酸菌等发酵生成的香气及酸、酯、醇等,使得味噌的味道更醇厚,香气更丰富,更能增进人的食欲。

  味噌

  用途

  味噌的用途相当广泛,可依个人喜好将不种类的味噌混拌,运用各式料理中;除了台湾人最熟悉的味噌汤外,举凡腌渍小菜、凉拌菜的淋酱、火锅汤底、各式烧烤及炖煮料理等,处处都可见到味噌活跃的踪迹。由于味噌不耐久煮,所以煮汤时通常最后才加入味噌,略煮一下便要熄火,以免味噌的香气流失;若用味噌炖煮食物,可分两次加入味噌,先将2/3的味噌融入煮汁中使食材入味,起锅前再加入其余的味噌提香。

  主要成分

  蛋白质;

  各种氨基酸及谷氨酸等;

  维生素B3;

  维生素E;

  酶;

  异黄酮;

  科林;

  卵磷脂;

  制作方法

  常见原料

  大豆(黄豆)1公斤、米或麦(自选)1公斤、盐430克左右。

  注意:以上材料重量都是在干燥状态下。

  制作步骤

  1、将米(麦)与盐充分混合在一起,从而杀死其中所含的曲霉菌。此时曲酶仍然存在,可以使得米(麦)中所含的蛋白质、脂肪、淀粉等充分得到降解。而由于放盐不多,所以并不会影响曲酶的繁殖;

  2、将大豆用清水浸泡至充分吸收水分为止后(隔夜),煮熟大豆,捣碎;再将捣碎的大豆与盐均匀搅拌后,加入大米二次煮沸,冷却到不烫手的温度为止(35度左右);

  3、此时将原料放到消毒过的坛(瓮)等容器中,上面用塑料袋封口,保证没有漏气的地方后,放置于阴凉处(可在坛上放入一块石头),如在夏初制作,秋末即可食用。

  关于味噌就介绍到这里,由于人文地理的不同,每个国家的饮食习惯和口味都是不同的,咱们中国的美食应该是最多的吧。